近日喜闻母校成立顿河学院的消息,内心一阵欢喜亦不禁感叹。至于是何缘由,我想只有掉落队伍的孤雁和脱离队伍的士兵才会真正的感同身受吧。近日,应学长的建议问我可否写一些关于这所城市和留学经历的文章,我略作沉吟便欣然答应。略作沉吟是因我是一个稍有自知之明的人,以我的两把刷子写出来的东西难免惹来一阵唏嘘和不满。欣然答应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个极好的主意,若是发表了可以让后面的人早一点知道她,了解她。不至于像我们刚来的时候一样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乱闯,惹了不少的笑话。反之,则也是一次回忆和阶段性的总结,想一想与她相伴这三年是否真的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嘛。闲言少叙,我们进入正题。
她是谁?我想这是大家感到疑惑的地方。她不是一个金发碧眼,身形婀娜的西方美女。她是一座城,一座沿着蜿蜒流淌了数百年的顿河兴盛发展的俄罗斯南部重城--顿河畔罗斯托夫。可能你不止一次的听到过它,但你却不一定接触过她,了解过她。关于她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以及气候特征在这里我就不做过多的阐述了,我想百度会告诉你的。我要说的是她在我眼里的模样。不用惊讶,城市虽大都是车水马龙,纤陌纵横,楼宇耸立,喧闹不已。但也似月亮一般有阴晴圆缺更似人一般有喜怒哀乐,而我要说的正是她的春、夏、秋、冬。
罗斯托夫的春天是最有戏剧性的季节,因为地处俄罗斯南部地区,地区纬度大致和北京纬度相当,所以春天也比其他的俄罗斯城市到的稍早一些。大约从三月底便俨然一副春江水暖,草木逢春,生意盎然的模样了。然而既然是戏剧性的季节那便要有一些戏剧性的曲折不是么?于是便有了昨日骄阳胜似火,今日暴雪倒春寒的奇葩转折。后来,我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床之际要看一遍今日天气才敢收拾出门。这都是经验。当然哲学告诉我们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我们应该看看她“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一面。因为俄罗斯幅员辽阔,人口较少,城市发展用地并不是很紧张,所以在罗斯托夫有很多的公园,步行道。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革命公园】,【高尔基公园】,【普希金大街】和【河岸步行街】。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普希金大街,大街两旁的绿化带里生长着各式各样,不尽相同的小花,有蔷薇科的小白,小紫。也有素馨亚科的小黄和小粉。花香飘散整条街道那是一种视觉和嗅觉的满足和欣喜。
罗斯托夫的夏天如同好莱坞的大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罗斯托夫的地理位置处于东欧平原。地势相对平坦,而且距离亚速海仅有五十公里所以降水丰盈。而且这降水的气盛之大,场面之震撼,非文字言语所能阐述。尤其再配上闪电,更是一副3D大片的既视感。可要是不下雨的时候呢?那便就是另外一副样子了。高降水的同时也代表了高蒸发。罗斯托夫夏天的最高温度在34度左右这一点跟济南很像,最热的时候是七月份和八月份,其中以八月份最甚。不过不要担心,在炎热的夏天罗斯托夫国立公共图书馆会带给你一份清凉。罗斯托夫国立公共图书馆成立于1886年,图书馆共16层,馆内藏书超过五百万本。馆内环境优美,怡人。一楼有绿植花卉和喷泉景观,同时也有位置供读者休憩,交流。图书馆坐落在普希金大街175号,学习完之后可以顺着普希金大街散散步放松一下也是很美的一件事情。普希金大街路旁排列着整齐的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亭亭如伞盖,即便是夏天,这里也是异常凉爽的。你也可以选择在结束了一天的学习之后去顿河沿岸街随意找一家餐厅品尝美食的过程中还可以欣赏顿河美丽的景色,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罗斯托夫的秋天是属于普希金的。这是我最爱的季节,也是我眼中她最美得样子。或许只有普希金这位“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才能将金色的秋天完美诠释。秋天在文学中一直代表着成功,收获,满足和喜悦。罗斯托夫的秋天是多彩的。天空是干净的蔚蓝,云朵是清澈的洁白,树上的叶子是经过岁月积淀的橙黄,树下的草依旧顽强、坚劲的抵挡冬天渐行渐近的脚步。城市到处一片金黄。宠物在飘落的树叶上奔跑,孩子们围着大树竞相争抢飘零的叶子。整个城市最佳的观赏点就在革命公园的摩天轮上。当摩天轮到达最高处,整个城市的轮廓和美尽收眼底。那色彩甚至比梵高的“向日葵”还要精彩,还要美妙。
罗斯托夫的冬天是人情味的。网友励志年度首榜有这么一句话:“众生皆苦,而我是草莓味的。”我这里擅自修改了一下这句话:“冬日严寒,却是最有人情味的。”顿河畔罗斯托夫虽地处俄罗斯南部地区,冬日却也难逃寒冷的肃杀。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这样的季节再加上皑皑白雪,结三五好友在周末吃一顿暖暖的火锅便是上选。大家围桌而坐,谈文学,论时事大有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魄。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的时候。大家在一起置办年货,每个人都在年夜饭上露一手自己的家乡菜,不同楼层,不同宿舍,不同年级互相走动道一声“过年好”。那一份温暖和情谊总是能流淌进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便是我三年中与她一起生活的回忆和感受。城市就像是一部书,每个人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经历和故事。我想,你也如是。
作者/郭澳铧